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强宏观调控 促氟橡胶业快速发展
2008-7-29       中国聚合物网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氟橡胶的需求。然而,氟橡胶新建产能的外延式扩张,技术来源单一,对高性能特种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缺乏投入,其结果必然导致产品价格的恶性竞争。在7月中旬召开的2008特种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市场及应用技术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呼吁,国家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以促进氟橡胶产业尽快发展壮大。
 
    氟橡胶具有优良的化学特性,主要用作各种要求的耐介质、耐高温材料,如密封件、胶管、胶布和油箱等,因其具有的不可替代性而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化工和机械等行业。其中,60%至70%的氟橡胶用于汽车工业。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氟橡胶,90年代前,氟橡胶主要用于军工领域。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氟橡胶产业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短短几年间,氟橡胶消费量增长了数倍。“十五”期间,氟橡胶年产能从300吨增加到3000吨左右,2007年达到3700多吨,预计到2010年,氟橡胶的产能将达1万吨左右。
 
    我国氟橡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市场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为氟橡胶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对氟橡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随着氟橡胶产能的不断扩大,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下降,对氟橡胶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预计到2010年,国内对氟橡胶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万吨。
 
    从技术层面来看,产业化生产瓶颈、环保瓶颈都有所突破,这也是氟橡胶产品能走出国门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应用技术的较快推广,也是氟橡胶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我国氟橡胶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与国外相比,产品品种和应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氟橡胶有50多个品种,而国内目前只有10多个品种。二是氟橡胶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氟橡胶的标准还是企业标准,没有形成行业或国家标准。三是测试手段与国外相比差距还较大。四是受加工技术的限制,应用上的障碍还未能有效突破。目前,国产氟橡胶主要用作各类密封杂件,而技术、质量、生产效率要求较高的曲轴油封、燃油管等产品的市场均被国外巨头所控制,加上汽车工业的召回制度所产生的巨大技术、成本风险,使原配件市场很少直接使用国产胶。五是来自行业内的最大挑战,技术和质量没有大幅提升,引发了产品价格的恶性竞争。
 
    目前,我国氟橡胶产业已出现了通用级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现象,氟橡胶实际年产能已经超出市场需求。对此,业内专家提醒,重要的是提高现有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上下功夫,而不是单纯扩大生产规模,或者是在低端产品竞争上大打价格战。专家同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战略研究,对企业进行正确引导并加强氟橡胶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避免造成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做到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此外,专家还希望国内氟橡胶科研生产单位与应用厂家加强技术合作和应用研究,促进我国氟橡胶产业尽快成长壮大。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氟橡胶产业已对现状有了充分的认识,正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在加大特种单体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开发环保型氟橡胶,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形成配套供货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责任编辑:蔚蓝)
查看评论】【 】【打印【亚博体育YABO亚博官方网站】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加强宏观调控 促氟橡胶业快速发展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纤维制品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通用分析仪器
物性测试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